净利润(Net Profit),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 [1] [3-5]
净利润受税收、营业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和企业规模等影响,在企业利润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所得税率将减少企业的净利润; [7-8]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营业利润的增长,企业营业利润增长,会导致企业当期净利润增加; [9]在折旧计算中,所取的残值率、折旧期限、折旧方法等,都存在大量的人为判断与估计,不同方法的选择对净利润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 [6]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4-5]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10-11]
净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有助于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净利润便于与竞争对手和行业基准进行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以分析公司及行业趋势;净利润直接影响公司的估值,净利润增加通常会导致估值和股价上升;增加净利润使企业能够对产生增长或分配股息的活动进行再投资,损失可能需要削减成本。贷款机构和投资者倾向于利润稳定的公司提供资金。 [12]但同时,净利润作为评价指标,也存在着指标绝对化、容易使公司产生短期行为、忽视偿债能力等局限性。 [13-14]
取决因素
播报编辑
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25%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25%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中国人寿200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46亿
举例说明:如一家电器商店,一年的营业收入为4000万元,总共进了2万台家用电器,平均每台家用电器的平均进价为1500元,员工一年的工资100万元,房屋租赁等开支为400万元,营业税率为3%,则这家电器商店一年的总成本为:
则这家电器商店的利润总额为:
=4000-3500-120=380(万元)当所得税率为25%时,其净利润为:
所得税费用=380×25%=95(万元)
净利润=380-95=285(万元)
增长率
播报编辑
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100%=(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1)×100%
重要性
播报编辑
税后利润(即净利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净利润是获得投资回报大小的基本因素,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净利润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同时,净利润也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管理绩效以至偿债能力的一个基本工具,是一个反映和分析企业多方面情况的综合指标。
现金含量
播报编辑
现金比率
播报编辑
该指标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比。利润表提供的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以及币值不变为前提确认的,由于受判断和估计的准确度影响,加之通货膨胀和一定会计期间资本性支出、存货周转速度以及商业信用的存在,使净利润和现金流量之间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不同水平的“净收益品质”。现金流量高,净利润很低,说明企业经营保守,没能把握好投资机会,企业现金流量品质较差;如果净利润高,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很低,企业会因现金不足而面临困境,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这说明企业净收益品质很差。2.销售净现率。该指标是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本期销售收入之比。计算分析该指标,可以衡量企业销售收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销售收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越强。但是,这并不是说销售净现率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销售净现率可能是由于企业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所致,这样会限制企业销售量的扩大,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评价企业销售净现率的合理水平,应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水平、各地商业往来惯例和企业信用政策进行综合考虑。
现金流量
播报编辑
1、净利润(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是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进行的,现金预算是保证现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净损益调整法是现金预算编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预计损益表中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收益作为现金编制的出发点,通过逐笔调整处理各项影响损益和现金余额的会计事项,把本期的净收益调整为现金净流量的方法。
2、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可揭示净收益品质的好坏。所谓收益品质,是指对企业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程度予以反映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伴随关系越强,表明企业的净收益品质越好;即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数量上,时间分布)越小,说明净收益的收现能力越强。收益品质越好,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适应性就越强。
综上所述,净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而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程度又可揭示净收益的品质好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不断增加。这些都会促使企业管理当局、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外部集团和个人,日益关注企业现金流量信息及创收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流量差异
播报编辑
净利润(收益)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分期确认,依据于费用同收入的配比和因果关系而形成的。而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现金的实际进出。净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时所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
在企业的整个存续期间,其净收益和现金流量在金额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在金额上完全相同则是一种巧合。这两者之间之所以会有差别,是因为采用不同会计概念和时间推移而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净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在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但以后以折旧形式在其估计的使用年限内作为利润的冲销。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时期,如果资本支出超过折旧,超过数额就是现金流量低于净收益的数额;反之,则相反。
2、存货的周转。存货的增加,在购入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只有以后在售出而取得净收益时才能冲销。因此,在一个会计时期,如果库存增加,现金流量就低于净收益,其所低的金额就是这一增加额;当然,如果库存或在制品减少,则正好相反。
3、应收、应付款的存在。应收帐款反映的赊销收入和应付帐款相对应的赊购支出在开出发票阶段就以利润计算,只有在以后用现金结算时才是现金流量的增减。因此,如果在一个会计时期应收款增加,现金流量就会低于净收益;而如果应付款增加,现金流量就高于净收益。反之,情况就相反。
正是以上四个方面的相互制约,才形成了净收益和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不幸事实是:当企业在扩展时,资本性支出将超过折旧,各种存货周转量也会增加,同时应收款和应付款也将增加,因此,有利可图的扩展必然伴之以过高的负现金流量,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过营运资金的经营”,即扩展时没有适当地控制负现金流量和随之投入所需增加的资本,这是造成企业破产的常见原因,也是企业经营亏损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正数,或经营获利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却为负数的原因。
上市公司
播报编辑